返回顶部
搜索

新闻资讯
地方动态
辽宁丹东:玖玖农业有限公司智慧农业项目
      一、基本情况
      丹东玖玖农业有限公司坐落于“中国草莓第一县”--东港市椅圈镇吴家村,成立于2014年12月17日,注册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公司占地面积2520亩,其中自主育苗基地400亩,草莓种植大棚132个,夜冷促花芽分化棚36个,包装车间12000平方米。公司现有职工821人,草莓生产旺季带动周边农村临时用工超过1000人,年产草莓千万斤以上。公司产品已销往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超市,并与天猫、拼多多等知名电商巨头深度合作,2022年公司线下销售额达6000万,线上销售额9000万。自2021年以来,公司累计投资1.2亿元,大力升级改造智能化园区,全力打造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草莓种植管理模式,促进农业生产向数字化转型,实现了温室生产监测、预测、管理、控制的信息化、精确化、可视化。
      二、主要做法
      一是配方管理智能化。打造“智多莓”草莓生长数字模型,通过植根于公司的数字工作站,利用物联网的技术采集环境、作物数据,进行边缘计算,控制整个智能化灌溉系统的运转,实现对草莓种植配方管理的智能化。
      二是温控管理智能化。以先进的传感器、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基础,利用传感器来监控大棚内的温度、光照和土壤湿度、土壤温度、CO2浓度等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参数,通过无线传输网络把数据传输到系统进行智能化分析,通过计算机系统远程控制大棚内的水阀、加热、滴管、喷灌等设备,从而确保农作物能够在最佳的状态下进行生长。同时可通过手机、电脑等信息终端访问数据与系统管理功能,实时监测信息、预警信息。
      三是内部管理核算数字化。用数据对基本农事操作进行记录、评估、管理。通过内部数字化管理核算,可以显示各温室大棚的种植管理、经济效益等情况。通过内部核算,实现产量预测的精确化,从而实现根据预测产量进行销售预安排,包括渠道、排期、包装等。
四是园区施肥灌溉自动化。形成自动施肥灌溉,采用因土、因作物、因时间全面平衡施肥、彻底扭转传统农业中因经验施肥而造成的三多三少(化肥多,有机肥少;氮肥多,磷、钾肥少;三要素肥多,微量元素少),既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同时还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三、项目主要技术
      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部署的可持续高效灌派系统,提升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技术应用于灌溉节水。覆盖灌溉区不同位置的传感器将土壤温度、作物的水分蒸发量与降水量等参数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送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分析实时采集的参数后,精确计算出灌溉用水需求量,控制不同区域的无线电磁阅,精密、自动、合理地灌溉,从而达到提升灌溉效率。
      二是通过各类传感器和智能控制设备,对农作物的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控制,并根据其结果采用相应的措施。项目配置的边缘计算智能控制器能够对历史上的光合效应(包括光合活跃期、光合饱和区、光合衰退期)进行经验性数值判定,对所栽种植物的光合峰值进行判定,基于数据,能够结合大棚内外的气候条件、管理情况、作物情况,对作物当日的光合同化率进行预测, 结合光温效应、积温、积冷要求对大棚的温控策略进行准实时调整。能够对历史上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进行经验性数值,用于确定当日的蒸腾抑制策略、二氧化碳补充策略。支持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支持智能控制与基于阈值的自动化控制。
      四、经验效果
      一是产量提高。通过职能化管理使农作物的物质营养得到合理利用,温室大棚的温度、水分、养分配比更加精准,保证了农产品的产量,项目实施以来产量增加约15%,销售额提高500余万元。
      二是品质提高。经过智能化改造的大棚培育出来的草莓色泽、形态及养分含量及口感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善,能充分被广大消费者接受,产品销售价格较之前提高10%以上。
      三是填补市场空白。可以进行反季节生产,满足市场需要,价格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四是节省了人工成本。在劳动力短缺的现状下,经过智能化改造的大棚节省了人力成本,经过计算,劳动力成本下降20%,大约一年节省200-300万,农资耗材下降15%,大约一年节省20-30万。

      五是生态效益明显。节约水资源,智能化改造的大棚控制系统可根据作物动态监控技术定时定量供给水分,可通过滴灌微灌等一系列新型灌溉技术,使水的消耗量减少到最低程度。降低了过度使用化肥等化学肥料对土地的污染,使得整体生产环境得到良好的生态循环。

智能化控制中心

数字化种植生产管理系统

智能化水肥机

辽宁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组委会 版权所有
信创致远(辽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当前访问量:171857